近视防控 | 调节力有哪些作用?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22-08-10
据相关研究表明,近视患者的调节力较差,容易形成调节滞后。调节滞后会使物象在视网膜后聚焦,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所以调节力差也是加速近视度数增长的原因之一。近视人群,普遍存在调节力异常 通过《近视眼正负相对调节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的数据得知:其中PRA(正相对调节)指的是看近收缩的能力,在正视的人群中,PRA的平均值是3左右。但是在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发展的时候,PRA是明显下降的。
据相关研究表明,近视患者的调节力较差,容易形成调节滞后。调节滞后会使物象在视网膜后聚焦,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所以调节力差也是加速近视度数增长的原因之一。


近视人群,普遍存在调节力异常

        

通过《近视眼正负相对调节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的数据得知:其中PRA(正相对调节)指的是看近收缩的能力,在正视的人群中,PRA的平均值是3左右。但是在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发展的时候,PRA是明显下降的。反过来也是一样,在调节力比较差的孩子中,往往能观察到相对快速的近视发展。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近视的病因除了脉络膜的薄变,眼压增高,巩膜变薄等,调节力差也是加速近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近视发展的机制”我们知道,近视发展的始动因子是成像滞后,即成像点在视网膜后面,这时眼睛得到的反馈信号是眼轴太短了,要增长一点。那么什么时候成像滞后会比较明显呢?就是在我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时候。

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会产生明显的成像滞后,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所以要想减缓近视的发展,首先要拒绝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尽量不用手机、PAD学习;上网课时,可以投屏到电视上远距离(>2.5米)看。如果长时间、近距离地盯着电脑或者PAD上网,几个月的时间,近视增长速度会非常快。


为什么调节力差,会加速近视度数增长?

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近视发展的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调节力。调节力就是当我们看近的时候(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睫状肌逐渐收缩,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使近处景物的成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能够看清近物。

这是人体的调节反射,但是每个人的调节力是不一样的。调节力正常的能将成像聚焦到视网膜上,而调节力不足的则会将成像聚焦于视网膜之后,形成远视性离焦。长期远视性离焦会导致眼轴增长,从而造成近视的进展。


调节力决定近距离阅读时成像滞后的量

同样的阅读距离,每个人需要的调节力和人眼实际作用的调节力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调节滞后。通过图片可以看到,用眼距离越近,调节滞后就越大;用眼距离越远,调节滞后就越小。

影响调节滞后的因素,除了近距离用眼之外,本身的调节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我们强调减少近距离阅读的原因。而调节力之所以成为近距离用眼时对近视发展刺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总刺激量=滞后量ⅹ时间。

同样的用眼距离,调节功能异常的孩子看15分钟可能相当于调节功能正常的孩子看半小时,延长了用眼时间,容易加速近视增长。所以防控孩子近视,增强眼睛的调节力很重要,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