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近视的常见方法,你真的看懂了吗?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22-05-09
随着疫情的反复发生,全国多地区实行线上教学授课,孩子长时间近距离地使用平板、手机进行学习,患上近视的风险和概率变高。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且年龄越来越小,六岁近视的孩子都非常普遍,低龄化越来越严重。据教育部的数据统计,2020年实行网课半年后,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每天1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45.8%

随着疫情的反复发生,全国多地区实行线上教学授课,孩子长时间近距离地使用平板、手机进行学习,患上近视的风险和概率变高。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且年龄越来越小,六岁近视的孩子都非常普遍,低龄化越来越严重。

据教育部的数据统计,2020年实行网课半年后,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每天1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45.8%,每天1-2.5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49.3%,每天2.5-4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62.4%,每天超过4小时网课,近视检出率是76.7%。

1.jpg


近视的防控要在近视眼发生以前或者发生的早期,就进行预防以及相关的干预,12岁之前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最为关键的时期。

目前主流防控措施有户外活动、光学矫正、药物治疗,也有依托裸眼3D技术为基础的裸眼3D视觉训练。那么,到底哪种近视防控的手段,更适合孩子呢?

2.jpg


①近视激光手术本质上是在角膜上雕刻一副近视镜,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发现,做完手术数年后,又需要重新戴上眼镜,近视度数又增长了,如无必要或特殊情况,不建议做近视手术!

阿托品阿托品是一种睫状肌麻痹剂,属于药物治疗,使用阿托品可能会带来畏光、眼睛的睫状肌调节力缺失、影响获取书本信息的效率、提前进入老花眼状态等副作用。

③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也就是常说的OK镜,它的关键作用是“矫形”,不能治愈近视,只是暂时使近视度数下降,OK镜不是每个孩子都适用,费用高昂。OK镜验配属于医疗行为,需由专业资质视光师、主治医生等人员共同完成,配戴时的无菌要求较为严格,并不是患者想配就随时可以配的。

④哺光仪每天通过采用激光照射眼睛来进行近视防控,在学术界和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争议,主要争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眼睛是非常敏感的部位,每天使用强激光近距离照射眼睛,持续数年是否会对视网膜有损害?是否会造成黄斑区病变呢?

第二,很多医生认为,哺光仪的长时间临床数据不足,无法证明安全性,需要3-5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临床观察。

第三,近视是眼表屈光问题,是否要为此付出眼底病变的代价呢?这是很多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忧虑。

⑤裸眼3D视觉训练裸眼3D视觉训练属于眼球运动和视觉训练范畴,是在裸眼3D显示技术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将动态立体视内容与裸眼3D显示技术相结合,基于领先全球的AI瞳孔跟踪技术在眼科学领域独家授权,而打造的裸眼3D视觉训练系统。

3.png


近视激光手术、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阿托品、哺光仪等,这些防控手段均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控风险。据悉,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深圳市眼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河北省眼科医院等很多专注于眼健康的权威医院和专家,已经开展了裸眼3D视觉训练临床应用和数据分析。

4.png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裸眼3D视觉训练》预实验的数据显示,通过调节反应与调节反应标准差可以得知,裸眼3D视觉训练调节反应较强、调节波动更大、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均有所提高以及立体视敏感度增加。裸眼3D视觉训练可以打破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带来的危害,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着更积极的研究意义。

5.png


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干预方法,选择合适的矫正手段和防控技术,来延缓近视的进展是非常重要的措施。近视可防可控,近视能依靠自身锻炼,恢复一定程度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