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立体画和3D电影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是我们对「立体盲」的概念就很模糊了。其实,「立体盲」的患病率高达1.4%~2.6%,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1千万患者。可是,大家都忽视了这种视觉障碍性疾病。
立体视的好坏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由于「立体视觉」的缺失,「立体盲」的患者观察到的任何事物都始终在一个平面上,他们的「脑视力」无法精密确定物体的远近、前后、高低和深浅。可后天获得的立体视觉又是人们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效率、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比如,驾车时80%的交通信息由视觉系统获取,如果驾驶员患有「立体盲」,就不能精确判断周围的复杂环境、无法精确敏捷地进行手眼配合,以躲避各种危险。 所以,患有「立体盲」而不自知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立体盲」的最佳治疗时期是什么时候呢?
获得正常立体视觉的关键期是婴幼儿时期和儿童时期,如在此时期视觉发育受阻便难以治愈。因此,及早防治「立体盲」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立体盲」呢?
用自动立体智能手机进行「立体视觉」检测就可以啦~拥有小尺寸和高分辨率显示器的智能手机可提供足够精细的点间距来实现视差,其精度也达到了临床常用的立体视筛查工具的使用标准~比如,用无玻璃立体视镜筛查工具——恐龙立体视镜进行测试,其趣味性和创新性是可圈可点的~
为什么要用自动立体智能手机检测「立体盲」呢?
近年来「裸眼3D」技术在广告和娱乐领域高速发展,如今这种黑科技也开始在医学领域应用。使用自动立体智能手机可以实现裸眼看3D的效果,为视觉医疗诊治提供方便。此外,作为高分辨率、高亮度屏幕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还可以精确测试视力、色觉、对比灵敏度及人工晶体的计算。看来裸眼3D智能终端在医学界普及是指日可待的!
如何恢复「立体视觉」呢?
如果患者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应及早去医院进行「3D视觉训练」,或选择自己在家用「裸眼3D手机」进行「3D视觉训练」。在视觉发育关键期之后,其实也是可以通过看3D电影触发大脑的可塑性的。一生都有立体感缺陷的视觉科学家布里奇曼就曾生动地描述了在观看3D电影《雨果》到60岁时,立体深度知觉自动恢复的情形。由此可见,「3D视觉训练」不仅是针对儿童的,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的人群也可通过适当的「3D视觉训练」完善双眼立体视。
总的来说,「立体视觉」绝不只是用来看3D电影的,「3D视觉训练」也不仅仅是观看儿童动画片,「立体视」这种与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大脑高级功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