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在近视防控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投入非常大,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了多种综合手段干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完善,但是很多家长对近视的认识不够清楚,普遍存在一些误区。
众所周知,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的主要成因。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让睫状肌痉挛导致调节反应功能障碍,而100%的近视孩子都具有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
什么是调节滞后?如何减少调节滞后量?
调节是人眼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过程。
调节刺激是指诱发个体产生调节的物体或视标称,一般指放置在眼前近距离的注视视标,以该视标到眼睛平面的距离(m)的倒数来表达调节刺激的量。
调节反应是个体应对调节刺激所产生的实际调节量,当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超前,当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调节滞后。通俗的讲, 调节滞后是眼睛实际调用的力小于调节刺激的量,使物象成像在了视网膜之后。调节滞后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调节滞后
调节滞后时物象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眼轴为了更好的成像,就向后增长适应,眼轴增长1mm带来的是近视加深275度,大约九成的近视患者是轴性近视,近视的发生发展与调节力密切相关。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睫状肌痉挛,引起调节力下降,改变调节参数,影响神经传导通路和晶状体。导致远视时失焦,诱发近视。临床检测发现,由于睫状肌痉挛导致调节反应功能出现障碍,几乎所有的近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需要进行视觉功能训练。
眼睛调节力检查项目
解决睫状肌痉挛,减少调节滞后量
现有的科学干预方式说明了解除睫状肌痉挛恢复调节力,是防控近视的有效手段,如视觉训练或视功能训练。实际上,3D视觉训练在许多权威性大型医院的临床案例上广泛运用,有国内外权威专家及文献的研究表明,3D视觉训练对近视防控、双眼调节功能、视功能障碍、视疲劳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我们的手或者脚长时间保持某一种姿势时,会出现抽筋、发麻等现象,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按摩或肢体运动的方式,来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痉挛状态。同样,痉挛发生在我们眼睛的睫状肌时,如果不解决,近视度数就会越来越高。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呢?
裸眼3D视觉训练是在裸眼3D显示技术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基于AI瞳孔跟踪技术和眼科学,将动态立体视内容与裸眼3D显示技术相结合,打造的裸眼3D视觉训练系统。
裸眼3D视觉训练属于眼球运动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非接触式近视防控措施和方案。同传统训练设备相比,3D视觉训练可以同时进行集合力、聚散离合、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调节力、单双眼抑制、视觉理解记忆等全方位视觉训练,有效克服平面固视对眼睛的影响,让视力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