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世界第一,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受到社会重点关注。很多家长开始从各方面了解近视科普知识。但每次说到调节滞后、调节灵敏度等家长就会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啥?据相关研究表明,近视患者的调节力较差,容易形成调节滞后。调节滞后会使物象在视网膜后聚焦,从而影响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所以调节力差也是加速近视度数增长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成像滞后?
我们正常看远时,成像一般都在视网膜上,当我们近距离用眼时,物体拉近了,成像点也会往后跑,跑到视网膜后面,然后眼睛的调节力会再把成像拉回来。成像滞后就是指我们看近时,成像点跑到视网膜后面的现象,成像点在视网膜后面,这种视觉信号刺激,会让眼睛获得一个“我需要变长一点”的信号,就导致近视加速发展了。
什么是调节力?
调节力决定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成像滞后的量。调节力越好,成像滞后的程度就越少,相反调节力越差,滞后的程度就越多。当我们调节力不足的时候,无法将成像拉回到视网膜之上,而产生一个成像滞后的刺激。严重的滞后,会产生比较明显的近视刺激。
调节力差怎么办?
调节力就像肌肉的力量,就和我们平常健身一样,可以通过锻炼提升力量,变得健康。我们可以选择进行裸眼3D视觉训练。
裸眼3D视觉训练是通过三维立体的动画影像,看远看近,从而锻炼眼睛。让眼睛在立体空间多个维度进行锻炼,向左向右,再向上向下运动。经常做裸眼3D视觉训练可以使得睫状肌、晶状体等部位就能得到放松,缓解睫状肌痉挛。从而改善双眼调节功能,训练后调节灵敏度增强,调节滞后量减少。
很多视疲劳和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儿童青少年都会伴有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的异常,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和相应训练可以使视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并起到近视防控的作用。许多临床实验数据表明,近视与调节力差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力检查,了解到NRA(负调节)、PRA(正调节)、BCC(调节滞后)、AMP(调节能力)及调节灵敏度的指标,发现眼睛的异常危害,从而做好近视防控。